养生产品

网站首页 > 养生产品知识 > 孕妇各种问题解决方法

孕妇吃什么保健品好?

孕妇吃什么保健品好


孕妇吃什么保健品好?

        吃海参,含有丰富的氨基酸,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营养成分不仅非常丰富,而且很均衡合理,非常易于孕妇吸收。中国民间自古就有把海参作为孕妇的滋补佳品,孕妇吃海参,出生后的婴儿记忆力非常好,无弱智现象,同时对产后身体恢复效果显著。


        吃鱼胶即花胶的营养物质为胶原蛋白,能美容,补血,养胃,关键容易被人体吸收,而且不用担心会发胖哦。准妈妈常吃花胶,等宝宝出生以后会发现宝宝的皮肤特别好,而且身体抵抗力也非常好。产后也适合产妇进补,对恢复体质,同时恢复曼妙身材大有益处。


        吃燕窝能够很好的安胎补胎,增加母体及婴儿的营养,想要有一个既聪明又健康的孩子,必须的孕前做准备,孕期食用燕窝最好的办法就是将10克左右浸发炖制好的燕窝放入牛奶、蜂蜜中食用。从怀孕前3个月起食用,每天或隔天一次。记得要空腹哦。

        孕妇是可以吃燕窝的。根据报导,在中国每年有80%的孕妇都在食用燕窝,以确保未来的宝宝更健康、更聪明。事实证明,孕妇在怀孕前两三个月开始食用燕窝直到生产,不仅能使母亲身体强健,而且能使未来的新生婴儿更强壮、更白皙、更漂亮、更不易生病。产后的妇女,要缓解哺育孩子的劳累,要恢复生产前窈窕的身姿,燕窝更是最佳的天然滋补食品。其性温味平,对孕妇和产后妇女而言,补而不腻,更容易吸收。


        孕妇可以吃红枣,而且适量吃红枣对孕妇和腹中胎儿的健康都有益处。红枣营养丰富、性平味甘,是很好的滋补营养品,尤其适合女性食用。不少孕妇对于孕期的饮食都格外注意,对于怀孕期间身体条件特殊的孕妇来说,红枣是可以放心食用的。红枣最适宜用于改善虚弱体质、滋补神经、安神养胃,正好契合孕妇滋补的需求。


        蚕蛹是人类的一种新营养源,卫生部批准的“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”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。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(鲜蚕蛹含粗蛋白占51%)、脂肪酸(粗脂肪占29%)、维生素(包括维生素A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D及麦角甾醇等)。它的蛋白质含量在50%以上,远远高于一般食品,据悉100公斤鲜蛹含蛋白质相当于34公斤瘦猪肉,或30公斤鸡蛋,或40公斤鲫鱼,而且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,蚕蛹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组成,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很高。据调查,蚕蛹中的这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大约是猪肉的2倍,鸡蛋的4倍,牛奶的10倍,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均衡,比例适当,符合FAO/WHO(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)的要求,非常适合人体的需要,是一种优质的昆虫蛋白质。此外,蚕蛹还含有钾、纳、钙、镁、铁、铜、锰、锌、磷、硒等微量元素,维生素A、E、B1、B2,胡萝卜素等,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。


孕妇吃什么保健品好

过量食用保健品危害

        维生素A——孕妇若超量服用维生素A,不仅可引起流产,而且还可能发生胎儿神经和心血管缺损及面部畸形。除非已确诊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,才需要额外补充。一般来说,每日合理的膳食可提供5000~8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,这不仅能充分满足孕妇每日所需,而且也已达到了哺乳期妇女每日8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的需要量。

          维生素C——孕妇如果每日过量摄入维生素C(超过1000mg)会影响胚胎 发育,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易使体内形成“酸性体质”,这不利于生殖细胞的发育,而且长期过量服用还会使胎儿在出生后发生坏血症。

        维生素D——如果过量(每日超过15毫克)服用则会引起胎儿的高钙血症,造成主动脉和肾动脉狭窄,高血压和智力发育迟缓等。再有就是我们最常提到的叶酸,如果每日超过1mg可影响锌的吸收而引起锌缺乏;导致胎儿发育迟缓,低出生体重儿增加;还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而使神经系统受损害;可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惊厥发作。

        钙——钙摄入过高可致高血钙症、结石;胎儿出生体重降低;抑制铁的吸收、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、使镁的代谢有潜在毒性;减少磷的吸收;  

       铁——可致呕吐、心衰、性机能障碍;过度补铁的孕妇到妊娠中期可出现血红蛋白的过高,这些孕妇生产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风险会增加4倍左右;  

       锌——每日补充超过过量(超过45毫克),易致孕妇胃肠不适、呕吐,容易造成胎儿早产,发育速度减慢。  

       碘——如果食盐中已加了碘,一般不需要再增加碘,因为碘摄入过量可诱发新生儿甲状腺素不足,影响婴儿智力。

孕妇吃什么保健品好?吃海参,吃鱼胶,吃红枣,吃燕窝,吃蚕蛹等更多养生产品,知识来-神许养生产品网(http://www.jrencai.cn/),等你来养生!



标签:  保健品 孕妇 保健品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19 ©2008-2024 www.metinfo.cn